NOWnews.com 今日新聞網
2013年7月25日 11:39
");
$("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hover (
function(){$(this).css({"opacity":"0"})},
function(){$(this).css({"opacity":"1"})}
)
}
//照片區塊出現
$(".story_photo").fadeIn(1000);
//寫入第一張照片
var firstimg = $(".story_photo img:first").attr("rel");
$(".story_photo img:first").attr("src",firstimg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hide();
//判斷是否有多張照片,寫入開關
var li_nums = $(".story_photo li").length;
var openclose = '
更多照片 '
if (li_nums > 1) {
$(".story_photo .p_switcher").append(openclose);
}
//控制錨點
if (li_nums > 1) {
$('.open_btn, .story_photo img').click(function(){
$('.news_story').ScrollTo(500);
});
$('.close_btn, .story_photo img').click(function(){
$('.news_story').ScrollTo(500);
});
} else {
$(".story_photo img").css("cursor","none").attr("title","");//一張圖時
$(".p_switcher").hide();
}
//點擊圖片或開關,展開其他圖片
$("a.open_close").click(function(){
//寫入其他圖片路徑
$(".story_photo img:not(:first)").each(function(){
var imgsrc = $(this).attr("rel");
$(this).attr("src",imgsrc);
}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slideToggle(500);
$(".open_close span").toggle();
});
if (video_link>0){ // 如果有影音,點圖連到影音頁
$(".story_photo img, 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css("cursor","pointer").attr("title","點擊觀看影音新聞");//設定游標
$(".story_photo img, 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click(function(){
var videoURL = $(".story_photo .video_link a").attr("href");
location.href=videoURL;
});
} else { //沒影音時,點圖展開其它圖
if (li_nums > 1) {//一張圖以上
$(".story_photo img").css("cursor","pointer").attr("title","點擊展開");//設定游標
}
$(".story_photo img").click(function(){
//寫入其他圖片路徑
$(".story_photo img:not(:first)").each(function(){
var imgsrc = $(this).attr("rel");
$(this).attr("src",imgsrc);
}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slideToggle(500);
$(".open_close span").toggle();
});
}
//-------------------
});
-

從上個世紀90年代,有學者提出孫悟空不是一隻猴子,而是另外一個唐朝和尚 ,名叫車奉朝,悟空是他的法號,他也曾遊歷印度近40年,後來才回到長安。但很快學術界找出了另一個人更符合原型,那就是在玄奘在甘肅收的「臨時弟子」胡人石磐陀。此圖為玄奘西行取經壁畫。
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西元664年,農曆4月14日,一名高僧的葬禮正在唐帝國都城長安舉行。送葬的隊伍從城南的皇家寺院大慈恩寺出發,中途經過長安最主要的街道,沿途簇擁了上百萬的送葬市民,目送著身裹草席的高僧最後一次從這裡經過。據記載,長安城的街道兩側布滿了素蓋、幡幢、金棺、婆娑樹,淒婉的笳聲傳來,使這個初春顯得肅穆悲涼……,這位高僧便是法師玄奘。
根據中國文化傳媒網報導,西元627年,年僅27歲的玄奘從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出發,決定去天竺(印度)求取真經。因為難以翻越喜馬拉雅山系,他選擇從西域(今大陸新疆、中亞地帶)繞道前往印度。之後他獨自一人『偷渡』出玉門關、穿過八百里流沙、翻越帕米爾高原、通過西突厥控制的草原、渡過恆河後到達摩揭陀國的佛教聖地——那爛陀寺。他在印度求學13年後,於641年啟程返回,西元645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回到長安。從出發到返回,玄奘西遊歷時18年,行程2萬多公里 ,穿越110個國家,並將沿途所見所聞寫成了傳之後人的《大唐西域記》。玄奘的一生是一部罕見的傳奇。從27歲那年開始,他踏上西行的道路,穿過茫茫沙漠,越過巍巍雪山,西域的國王與他稱兄道弟,佛教的高僧與他惺惺相惜,印度的帝王對他頂禮膜拜。在1300年前,玄奘用腳步丈量了絲綢之路。
玄奘,原名陳褘,唐代洛陽人。生於西元600年(一說602年),卒於西元664年。他於西元627年(一說629年)從京都長安出發,歷經艱難抵達天竺。遊學於天竺各地,西元645年回到長安,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。
幼年成孤,天資過人
玄奘生於一個隋朝的官宦之家,原名陳褘,他的父親因為不滿隋煬帝的統治而辭官歸隱。幼年的玄奘曾受到很好的教育,但母親、父親先後因病去世,10歲時只剩下他和哥哥兩人相依為命。走投無路的哥倆到洛陽謀求生計,在寺廟裡當了兩名做雜活的『小沙彌』。3年後,13歲的陳褘從數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,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一位正式僧人。剛剃度後沒多久,幼年的他就憑藉超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當眾複述了老師所講的《攝大乘論》,令在場的僧人們大為驚異。
玄奘本來可以和哥哥一起過著這種平靜而安穩的生活,但隋朝的滅亡使他們開始了漂泊,他們輾轉來到成都這個『世外桃源』,而具有探索志向的玄奘希望到各地遊歷,交流佛法,但愛好安逸的哥哥卻不願同行,這對相依為命的兄弟也自此分道揚鑣。
偷渡出關,一路坎坷
在國內遊學的經歷中,玄奘發現各地對於同一部佛經卻有著不同的版本,這讓他疑惑不解。而在長安,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告訴他,在遙遠的天竺有一座那爛陀寺,裡面高僧雲集,還有浩瀚的真經。玄奘隨後向唐政府申請『西遊求法』,但石沉大海。於是,27歲的玄奘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:偷渡。
在唐朝,任何私自出國的人都會被以通敵罪拘捕,甚至可以被守邊的軍士直接射殺。《西遊記》中說唐僧是受了皇帝的委託,作為『御弟』出發的,但其實直到玄奘出發前,他根本都沒見過皇帝,更不用說與皇帝結拜兄弟。作為一名偷渡者,他沒有政府頒發的通關文牒『過所』,因此剛剛走到今天的甘肅武威就無法前進了,歷經一個月他終於趁夜逃出關卡,而當他到邊境瓜州時候,朝廷的追捕令也傳了過來。
連夜出逃的玄奘不敢走大路,只能選擇穿越茫茫戈壁。他不僅喪失了水源並在沙漠中迷路,今天的我們不知道他是如何穿越這800里沙漠的,只知道他憑藉堅強的毅力成功脫險,四天五夜滴水未進之後,走出荒漠的他意外地得到了西域國王高昌王的禮遇。慷慨的高昌王送給玄奘『黃金一百兩、銀錢三萬』及30匹馬、30個隨從,還給玄奘一封親筆信,用以疏通途經國家的關係。但不久他們翻越凌山(帕米爾高原)的時候,遭遇了一場大的雪崩,大部分銀錢被埋進雪中,隨行人員只剩下不到10個。
(接下一頁)
關鍵字:
孫悟空
玄奘
印度
西遊記
甘肅
唐朝
和尚
猴子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 'You Say What You Like,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' - http://www.medialens.org/index.php/alerts/alert-archive/alerts-2013/731-you-say-what-you-like-because-they-like-what-you-say.html